
四个月之内,从一片空白到数以万计的追随者,这个数字或许并不能说明一个行业的庞大,但足以表明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。这就是APP开发(第三方开发),伴随着SNS网站的快速发展而迅猛崛起。 即便如此,在国内提及“第三方开发者” ,知之者依然甚少,但是在国外,这已经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词。国外的第三方开发形成于几年之前,爆发于2007年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iLike,这个以好友之间分享音乐为主要功能的音乐应用程序,在Facebook开放平台推出后,一周之内就获得了100万用户,而此前它获得100万用户用了6个月的时间。 毫无疑问,iLike获得了巨大成功:目前它拥有近800万用户,其中7%是每天参与推荐与发现机制的活跃用户;按照其创始人阿里帕托维的思路,iLike正在完善为艺人和唱片厂牌提供的发布页面,尝试与唱片业建立更进一步的深入联系,以便获得更多利润。不久前,它还获得了来自Ticketmaster的1330万美元的投资,目前其价值已超过5000万美元! 无独有偶,另一著名社交网络软件厂商Slide,也在今年1月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了新一轮机构融资,共获得5000万美元投资。其创始人莱齐恩表示,这次融资所得收益将用于扩大公司规模,并计划将员工人数增至100人左右;同时扩展基于MySpace平台的软件应用。 相较之下,国内第三方开发依然“青涩”许多。“我们做得比较早,是去年底今年初开始的,其他的基本上都始于今年7月。”北京奇矩互动相关人士这样介绍国内APP开发的“历史”。奇矩互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APP开发公司,拥有500万的安装用户,以及每天1400万以上的PV。“我们做得比较有成绩,VC也要给钱了。” 尽管时间不长,但是国内第三方开发者却表现的异常活跃。他们先是在Myspace,Facebook等国外著名SNS网站做尝试性的应用开发,继而转战51 .com、……